斗蟋蟀

斗蟋蟀是我小时候玩乐中的头等大事之一。



这抓蟋蟀有很多讲究,我也忘了我是怎么渐渐掌握起这些技巧的,尽量回忆。应该是先有一群小伙伴已经在抓了,我加入了他们的团队,而这群小伙伴之所以会抓蟋蟀应该是大人们教的。大人们对小孩子抓蟋蟀的态度不一,妈妈们通常是不赞成孩子匍匐在田地里抓蟋蟀的,因为会弄脏衣服,这就会增加她们的工作。爸爸们就是长大了的小孩,看我们小孩斗蟋蟀,他们也会围过来看得起劲。我爸帮我抓过蟋蟀,这引起了其他小伙伴们的嫉妒,因为他们的爸爸不帮他们抓,哈哈!

虽然蟋蟀常年有,但斗蟋蟀的季节通常在春季,夏天太热,蚊子太多。蟋蟀在傍晚开始鸣叫,如果你没手电筒,就得乘日光没完全消失前去抓,那时根本没路灯,天一黑,就看有没有月光了,没月光没手电筒,基本就是在摸黑行动。抓的时候你至少得带根小棍子(螺丝刀极好用)和小盒子,用的最多的容器就是火柴盒(家中自带)、香烟盒(地上能捡到),塑料盒和铁罐子算高级物品,蚕豆壳可能是我们这的特有容器,因为田地里会种蚕豆,就地取材,摘下蚕豆,扔掉里面的豆子,两个蚕豆壳,一大一小相互嵌套,就把蟋蟀关在里面了。蟋蟀叫得很响亮,假设声源离你10米远的地方,你靠近3米,它就停止叫了,然后你就得一动不动等它以为你不在了就又开始叫了。你再步步接近,它又停止鸣叫,这样反复几次,你找到了它的洞口,整个过程活像猫抓老鼠,猫走路至少没声音,可见人抓蟋蟀的难度比猫抓老鼠有过之而无不及。找到洞口后要确定附近有没有其他相通的洞,不能让它从其他洞给跑了。蟋蟀洞比较浅,拿跟软细草往里面戳,它就跑出来了。它要是不跑出来就得用小棍子刨洞了,螺丝刀的硬度和尺寸非常合适刨,有的时候不小心,会把蟋蟀给当场戳死,那就非常遗憾了。蟋蟀跑出来后,这抓它的手法很有讲究,你要一掌扑向它,要快速地、准确地、恰当地把它窝在手心,攥成一个空心拳头。如果落掌的位置不准确,它就会被你压死;如果攥拳头的力度不恰当,它就会被你捏死,所以,能抓到蟋蟀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是很闲之辈,居然有这闲工夫练习抓蟋蟀!!

抓蟋蟀讲完后,讲蟋蟀的养护。通常容器里放点土,放点草,根据小伙伴们的研究,至少有三种草,是蟋蟀喜欢吃的,然而蟋蟀其实是一种害虫,专吃庄稼的茎叶,所以,基本啥草它都能吃。只不过是小伙伴们迷信这三种草给蟋蟀吃了会使它功力大增罢了。说到蟋蟀的战斗力和品级,这里面扯淡的就多了,比如有说山上的蟋蟀比田里的厉害,比如有说牛屎里的蟋蟀战斗力最强,花名“牛屎龙”,这个最扯淡,我从来就没在牛屎里找到过蟋蟀(当然是干牛屎,谁会去新鲜牛屎里掏东西???!),这种不可考证、不知来源的奇谈估计是某些擅长阴谋论而又无处发挥的人瞎编的。

讲正戏了,斗蟋蟀在我们这的玩法比较崇尚原教旨主义,就是在地上挖好一条小槽,然后盖上一块砖,模拟自然界中的蟋蟀洞。小槽的宽度仅能容下一只蟋蟀,槽的尽头要挖成一个圆球形,好让蟋蟀进洞后掉头,采取一种头朝洞外的防守姿势。先放一只蟋蟀进去,只要引导一下,蟋蟀见洞就进去了。再放另一只进去,后进去的一只以挑战者的名义的进攻。因为盖着一块砖,所以槽不能挖很长,否则他们在里面打架,群众们就看不到好戏了。蟋蟀是种天生爱厮杀的昆虫,见面就震动翅膀虚张声势,发出美妙悦耳的叫声,不过在它们听来可能就是“我要杀了你!”,“我要干死你!”之类的对白。蟋蟀大嘴的咬合力很强,把它握在手心时,它是会咬你的,你能感受到这小家伙的力量。它们在打斗时,互相咬着对方的大嘴,腿脚憋足了劲撑在地面,使出浑嘴的力气,产生最大的扭矩掰嘴,试图把对方擒空翻倒。战斗中最常见的伤害是损失大腿,一只咬住另一只的大腿,像拔河一样,硬是把腿给扯断了,上演当场被肢解的好戏,群众呐喊叫好,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这时候被肢解的蟋蟀主人就像自己被肢解了一样心疼,胜利的蟋蟀主人耀武扬威、得意极了,有时候小伙伴们就因为这事心存芥蒂,发生口角,当场上演斗人,就是人打架,现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抓蟋蟀的某些经历给我造成了一些心理阴影,比如你刨出个癞蛤蟆。有一片田地特别邪门,蛇特别多,感觉就是个蛇园啊,我不太敢去那边抓蟋蟀,一般跟小伙伴组队去,那白鹭也特别多,白鹭吃蛇吧。还有一片地,放满了蜂箱,傍晚的时候蜜蜂就都归巢了,不出来了,你大可以不带任何防具在那抓蟋蟀,然而有次蟋蟀逃到了蜂箱的下面或是哪,我好像动了一个蜂箱,结果悲剧了,蜜蜂居然成群跑出来了,结果我被蛰了,跟熊偷吃蜂蜜被群峰攻击一样。
现在应该没有小孩斗蟋蟀了吧。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

评论

《“斗蟋蟀”》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