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也是生产力》黎贝卡

阅读时自由职业者会很有同感。

如果你问我经过八年以后有什么是变了的,当然也有很多。最明显的大概是变得更松弛了。早期文章里有很多非此即彼、非如此不可的坚持,到后期觉得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态度都可以理解和包容。是我变得中庸了吗?并不是。只是这几年经历和体会到了更多世事无常,经历了几轮对自己的打碎重建后,学会了更平和地面对生活、面对自己。这一点来之不易的松弛,源于内心更稳定的力量。

虽然平时看起来乐观积极,但本质上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觉得生命并没有什么意义,对人生也没有什么既定的规划和目标。如果说有什么是希望自己能努力做到的,那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多做一些有趣的事。

我很喜欢一句话,“你怎么过一天,就会怎么过一生。”

每一天回到家,我都幸福感爆棚。因为里面的每个空间都是我自己喜欢的。因为这是我努力工作赚钱买的,是我目前能力范围内能给自己的最好的房子。

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只重视外在环境,只在意别人的感受,我们可能会变成别人眼中优秀的人,但那也许不是我们喜欢的自己。

有些人喜欢去大购物商场,买东西总是要认准某个牌子,这固然比较省事,但会失去很多乐趣,也会错失不少好东西!

现在备受推崇的法式风格也是一样。法国女人们的美并不完全来自穿衣打扮的功力,更多的是在于她们气质里的那种自然、舒展和自信。

亮色撞色时,如果觉得视觉冲击太过强烈,用白色来过渡看上去会更清新,浅色系搭配在
一起可能会老气,而白色会为其增添一丝优雅,比如很难驾驭的粉色,蓝白配作为打底会让人眼前一亮,且可以搭配任何颜色的外套。秋冬季节,全身的暗色容易显得毫无生气,白色会让整个搭配不再暗淡无光:还有一些容易显得肤色暗沉的上衣颜色,诸如大地色、军绿色等,可以用白色内搭来衬肤色。

还有一点说多少次都不为过:尽量买质感好的。我们在买“战袍”之类的“大件”时,往往很舍得掏钱。但一遇到基本款,往往就舍不得花那么多钱了。“工恤衬衫那些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同啊,反正都是基本款。”我以前也是这样,看看样式差不多,价格也不贵就买了。后来发现,很多衣服没穿几次就领口松了、黄了、变形了,或者是穿起来不透气,只好闲置。满柜子基本款,穿得多的总是那几件。现在买衣服谨慎多了,小到一件条纹衫,也会多了解、比较一下再决定。买风衣.机车皮衣这类要穿很多年的单品,就更得精挑细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那些气质超群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体态好。这是气质最外在的表现。

有一次采访周笔畅,她说自己起床后会做三件小事,其中一件就是喝水。我也有这个习惯,坚持了好些年。现在起来不喝一杯温水都觉得不舒服,感觉整个人都被唤醒了!

把护肤当成一项长期工程。

林忆莲参加 《歌手2017》那年50岁,大家都说以她的身份和地位,确实已经不需要通过综艺节目来重申自己的实力了。为什么要来呢?她说:“因为唱过很多歌,说过很多故事,但是我知道在音乐里,还有着神秘的无限可能。我改变,是因为我想改变。有歌迷统计过,《至少还有你》在不同场合就有二十多个版本。她不喜欢重复自己,《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为你我受冷风吹》这些经典情歌都有摇滚版。在“Live07” 演唱会,字幕上大刺刺就写着_ “Playing Safe Is Boring”(打安全牌很无聊)。

我经常观察身边的人或者银幕上的明星,然后跟朋友讨论她们的魔力是否已经消失。有的人,年纪越大越有魔力。而大多数人,则在不知不觉中把 “魔力”耗尽了。

所谓的 “魔力”,并不只在于外表是否年轻迷人如昔。我们在生活里有时会遇到有些脸部和身材都保养得很好,穿着打扮也无懈可击的人,但一接触交谈可能又会觉得,‘“咦,他们老了”。年前我一个女友见完初恋男友后说:“好失望,他老了。”•我问她:“是胖了还是头发少了?”她说:“不是,外表和之前没差,但他看起来就是一副认命的样子。”很多时候,我们有“老了”的感觉,也是因为自己不再敏感、不再天真、不再有所期待、不再兴致勃勃了。

比起外貌上变老,精神上的老态更可怕。一个50岁的人,眼腈里可以有小星星,而一个20 岁的人,眼睛也可能黯淡无光。

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能做的,唯有努力工作,投人生活,自律,始终不要丢掉好奇心,不要停止追求爱和美。和大家共勉

在可承受的范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是一种美好的循环。在到处都在打折和促销的消费时代,如何处理和物品的关系,也是值得学习的一门功课。

据我观察,很多人在这种大促日并没有什么特別想买的。就使很多该者一直来问我要买什么,如果真的那么衙要、那么想买。还需要问我吗?

单纯因为打折或便宜而买下的东西,十有八九买回来就是闲置的命。承认吧,你家里肯定有些东西是你在打折的时候兴沖沖买下,买回来后就扔一边的,以前我家就有不少!所以,后来每次因为打折想买一样东西时,我都先问问自己:如果它不打折,我还会买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毫不犹豫地拿下。反之,即便折扣再大,我也会放弃。

加拿大杂志编辑李 • 辛普森 (Lee Simpson) 平时也很爱买买买,有点购物狂倾向,为了克制自己的购物欲,她实行了一个一年除了食物,其他什么都不买”的计划,并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什么都不买的一年》(My Year of Buying Nothing)。

她她在书中写道:“我们很容易就会随手买一些小玩意,比如仅仅是觉得把它挂在女儿的墙上很可爱,而且才15 美元。但正是很多类似的小玩意才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她说自己不是很喜欢买设计师产品,却常常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小东西,比如眼线笔、杂志小厨具、老公的领带等。在这一年的实验中,她节约得最多的钱,都是来源于不再买那些以前很容易冲动买下的小东西。很多人一看单价偏高一点的东西,就来说太贵了买不起,但我相信,他们有可能买起一些小东西来就毫不手软。你想想,虽然买那些小东西花费的钱不多,但买回来没用才是一种浪费呢!

如果过子很长一段时间,你压根不记得自己的购物车里都有啥,我觉得这件东西就可以直接从购物车里删除了,因为这充分说明它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记账中特别值得分享的一点心得是:哪怕再小的金额也要计人。一开始我只记大的花销,觉得知道自己的钱大概去的方向就可以了。但后来发现,还是有很多钱不知道去了哪里,而这些七零八碎的钱加起来可能要比你想象中多得多,而往往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让你的理财计划功亏一篑。我记了半年之后就被自己花在吃饭、打车上的金额给惊到了

我拿到第一笔定存的钱后,用它付了第一套小房子的首付。这一点对大家可能没什么参考意义,因为这些年房价涨得实在太快。我买第一套房子时,广州的房价还没起步,而且首付只要一成,几万块钱就搞定,现在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吧?

我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名宇叫 “梦想中的家”,平时看到各种喜欢的家具图,我都会存在这个文件夹里,它们代表了我理想中的家的模样,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翻出来看看。前段时间再打开这个文件夹看时,突然意识到好多我曾经关手家的幻想,在当时以我的负担能力来说是异想天开,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把梦想具象化,听着蛮鸡汤,不过这一点对我来说真的很管用。墙壁刷什么色调,光线从哪里射进来,想法越具体越好。不知不觉,我潜意识里就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这大概也是一种吸引力法则吧!

试试把升职加薪放到未来几年的时间段来看,定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目标。比如说,你希望未来五年里,自己的年薪从 10 万元涨到20 万元,以此为目标,就不大会去计较眼下工资能不能涨几百元,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未来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上——是迅速提升技能创造更大价值,还是帮公司解决一个难题,或是开拓一个更有“钱”景的新业务……

又比如,你希望实现年薪翻番的目标,却选择了一个稳定舒服的岗位,工作压力相对低,但薪酬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也较小,那你就要考虑要不要转到一线业务部门,比如销售岗。虽然当下的底新要比现在少得多,但做得好的话,收人会获得更大幅度的增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更大。

把为什么不给我升职加新?”换成“我为什么值得更多薪酬?你的心态和做法会大不一样。在任何地方,升职加薪的基本逻辑都是相同的:你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当你不是为了某个具体的数宇,而是围绕一个大一点,远一点的目标去努力的时候,你的选择和思维方式会完全不一样,结果也自然不同。

挑战自己害怕的事情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一旦试过就没有那么恐惧了,还会发现新的乐趣。

前阵子,我在微博上推荐了我追的一部网飞纪录片 《假装我们在城市》(Pretend Its a City),女主角弗兰 •勒博维茨 (Fran Lebowitz)说,据她多年的观察,人一定是非常想有钱才能有钱,如果你并不怎么爱钱,或者就觉得自己不可能赚到钱,那一定是摘不到钱的。哈哈,虽然毒舌,但也真的很有道理呢!

当时那种筋疲 力尽的状态让我开始反省:如果要对这任事保持更长久的热情,就必领找到一个更好的节奏。否则太快把力气龙光,就继续不下去了。

而我习惯一次只做一件事。写稿时,我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一边,然后全情投人写稿。不会开任何即时聊天工具,或者边写稿边听歌之类的。因为思路或者状态一旦被打断,要再次集中投人到这件事情上,就没那么容易了。

就拿练瑜伽来说,我每天逼着自己一早起来就去练,时间久了,这反而成了我起床的期待。每次练完会觉得全身都拉伸开了,很舒服,可以神清气爽地去工作。

人一旦通过努力做成一件想做的事,慢慢就会形成积极的做事态度和思维模式。

很多人为了对抗未知的焦感,为人生做了很多具体规划。从一年计划,想到五年、十年、几十年规划,工作、升职、结婚生子……听起来固然不错,但生活中有太多事都不是按计划发生的。

与其想太多,不如先努力把手头的事做好。

我们身在职场偶尔会抱怨公交太热,地铁太挤,想着不用上班该有多好。而全职主妇又会害怕自己只会做家务、没有事业,和社会脱节。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安稳,有人喜欢冒险。别人的规划不见得适合自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不要把自己现实生活里最糟糕的一面和别人在社交网络上最光鲜亮丽的一面拿来比较。再光鲜的生活背后都有一地鸡毛的时候,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丧和别人的光鲜,难免会产生比较的焦虑。

也不要试图去评判别人的人生。虽然我自己觉得为喜欢的事投人热情和努力是很有幸福感的事,但我也并不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像我的一位好朋友,她做着比较轻松的工作,每天有很多时间看电影、吃吃喝喝,到处玩,生活悠闲愜意。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不影响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我们谁也没有试图改变过对方。

接受一个一直不敢做的挑战,就现在。

所以,当年四十多岁的张曼玉突然跑去玩摇滚,我特别能理解,虽然事实证明她并没有太多音乐天分,还因为唱歌跑调引来嘘声一片,但她还是说:“希望大家给我二十次机会。

看得出来,她真的很想做,也在努力做这件事,哪怕这跟她当年做演员的辉煌战绩不可同日而语,但那又有什么关系?我能感觉她真的很快乐也很享受。她有一句话说得好:“现在我基本上想做什么,就会尽量去满足自己,什么都想尝试,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在我们还有力气、有时间的时候,尽情去折腾吧!

除了喝茶,我们全家的另外一大例行“公务”是:聚餐。每周日都会一起出去吃饭,找个新开的餐厅,美美地吃上一顿。

因为已经连续更新公众号好多天,加上拍视频、出差,我常开玩笑说我对自己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吃早餐,再没胃口也要吃。

每天白天在户外呆半小时到1小时(干啥都好)

吃好睡好就足以解决人生大部分的烦恼。

对抗无常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今年开年和小伙件们的第一个会上,聊到了“舒适区”的问题。

我想了想说,我好像从来没有过舒适区欸。她们都笑了。

之前做记者换了好几个完全不同的领域,2014 年转型做自媒体,从图文到短视频,中间还做了自有品牌,尝试了电台DJ、直播……几乎每一次。在一个新领域经过艰难的磨合期后好不容易可以“躺平”一会儿时,我又开始“折腾” 新的事了。

我有时候也在想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我的野心真的有那么大吗?后来找到了答案,不是我的野心有多大,而是布望在做的事情越来越有意思,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起原地踏步的舒适,我更喜欢新的可能性。

神奇的是,当你一直在尝试新的事情时,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有勇气和能量。

越折腾就越爱折腾,越懒散就越来越懒。

开公众号也是因为对自媒体和时尚行业充满好奇心。虽然被归类为时尚号,但我分享的内容不只是穿衣搭配、美容护肤,还有家居装修、旅游出行…好不容易有个自己的平台,简直什么都想写。

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有时候也会说,总是在写,感觉没什么时间学习。我跟她们说,这是个份命题。学习这件事,只要你有好奇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东西;反之,就算让你什么都不用干了重回学校,也未必能学到什么

不过第二年他们再来找我时,我犹豫了。当时《南都》 在报界非常厉害,可以说全国最厉害的媒体人大多都集中在那里。身边很多人跟我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你留在这儿会有很多被看到的机会,但如果你去《南都》那种高手云集的地方,很多机会轮不到你,别人也就看不到你了。

为啥最后还是选择去了呢?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在一个地方当很厉害的人不重要,但我很希望可以跟厉害的人一起工作,那样的话我自己也会变得更厉害。

以前朋友们有个调侃我的著名段子:每次我写完稿,就会激动地发给身边很多人看(连我妈妈都会收到一份),而且还会追者她们给意见。她们说我的那股劲头跟每次我试到好看的衣服一模一样,一定要大家都来欣赏一下。搞得她们那段时间看到我发信息就很头痛:怎么又来了。不只如此,我还很乐此不疲地一遍遍修改,报社是按字数计费的,但我很喜欢把稿子删得很短,如果能用五十字绝对不用一百字,可能有的时候折腾了一上午也就发二百字,50 元稿费。努力不仅没有得到更多,还更少了,哈哈。

但很多时候我不会这么去算,因为真的很乐在其中,改的过程中能察觉到自己的写作技能在提升。自我成长也是工作幸福感很重要的一部分。

有个投资人,在我开号的第一年就找上了门,问我未来要做什么,我说,做好内容。

第二年,他又找我,问我有什么新动作,会不会试水电商?会不会做自有品牌?我说,还没有,先把内容做好吧。

第三年,他又同了我一样的问题。我的回答还是没有。那时候我们已经变成朋友,他实在忍不住了,说:“我感觉你太慢了,你看看别人都融资了。有了自己的店还做了品牌。你要快点啊!”
第四年,我的品牌终于上新,也开了其他矩阵号。

他又找我。我都不好意思了,白己先坦白:“我知道,我确实很慢。”
但这次他反而变了。他说:“我现在觉得慢就是快,你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因为你都是想清楚、准备好了才开始做。”

看起来我每次都比别人慢了一步。但回想起我的每一个选择,又似乎都很顺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自有品牌开始之前,我们曾经花钱自主开发了一个平台,但后面还是弃用了……像这样的冤枉路在做品牌的时候,经历过很多次,现在都习以为常了。很多人只是看到品牌一上线就售罄,却不知道我们前前后后筹备了好几年。有一整年,无论是在米兰、巴黎,看完秀我们都会在附近停留,专门花时间看面料、找工厂,谈了好多家合作。

现在在售的很多单品,都是反复测试修改、调整版型和面料的结果。更别说还有很多开发了最后都没做的单品。但即使这样反复调整,测试了三年多,品牌也还没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有时候产品出来完全不是预想中的样子,或者品控和其他环节出现问题时,我沮丧到好儿天睡不着,甚至后悔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么难做的实业。

往往能够发生真正创意的地方,就是因为你的冲动做了一个无法预知的选择。

这也是我非常努力在调节睡眠的原因。不夸张地说,创业前五年,我平均每天也就睡四五个小时,“充电一小会儿,“续航”一整天。这两年,虽然业务更多、行程更满,但经过努力调整现在我每天能睡六到七个小时。因为如果不睡够,我就会变得非常不开心,而且只要伏案稍微久一点,就会腰椎颈椎哪哪儿都疼。

如果说这几年,生活给我了什么教训的话,其中之一就是:体力真的很重要。所有的透支后面都是要还的,尤其是身体的透支。能力、努力、机会、灵气固然重要,但到了一定阶段,就要看谁的体力能支撑它们发挥到什么程度了。工作是这样,创业这场持久战就更是了。

所以,省着点用!

温柔是要很勇敢的去包容一些,你喜欢的人,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为他做一些很好的事,那些对我来说才是温柔。

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选难走的路。

我自己在所有的人生选项里,永远都是选那条未知的路。已知的路虽然舒服,但我知道是什么样子。选一条不同的路,尽管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却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刚开始做短视频时,有不少MCN 公司找过我,想帮我做外包,台本,后期、运营全都包办,我只要参与录制就可以了。这样确实最省事,毕竟自己另组团队、购置器材,加上试错成本都太耗时耗力了。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自己搭建团队、自己原创内容,哪怕过程困难重重,但在试错这条路上,我也学习到了很多。自有品牌也是如此,一开始自己搭平台、找供应商,样样都是难搞的事,但我们总算坚持下来了。很庆幸自己当时做了这些选择,虽然辛苦,但也越走越顺。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不会再试图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了。

全职做博主的前三年,我几乎热恋般地投人在这件事上——写一了第一篇“十万加”,第一次看秀,第一次做联名款,第一次拍广告,第一次推出自己的服装品牌……新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没时间犹豫,更没时间多想,去做就好,一做就成,整个人处于打鸡血的状态。

以前,我可以花好几天,研究一件衣服怎么穿出新花样,现在,我的衣服多到每天换一件都穿不完。以前,为了买到心爱的包包要攒很久钱,现在会有很多品牌主动送包包,而且很多是还没上市的新款。

我的生活里只有工作。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见朋友,甚至对认真穿衣服、购物都失去兴趣,这种状态持续了大半年。

其实关于要不要做视频这件事,过去两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次专门的讨论。每一次,都因为我坚决反对而作罢。我的理由很简单:我喜欢写,那么好好写就好了,为什么非要做自己不那么擅长也不那么喜欢的事。

但这次面对她们强硬的态度,我没有反对。理由同样很简单:环境一直在变,想要继续留在头部,就必须做出更多尝试。现在我招了专门的视频团队,每个月我都会抽出两到三天专门录视频。

开号第七年的时候,我终于跟我的读者——黎贝卡的女人们,一起看房了,看的还是我的联名样板间。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说:“天哪,这年头,你连房子都可以做联名了!”

我妈妈曾经对我说你当博主这么光鲜亮丽,我都不羡慕我最羡慕你的,还是你想买什么东西都可以自己买。

她让我想到身边的很多女性,无论她们处于哪个年龄,25岁、35 岁、45岁、55岁,她们的焦虑往往来自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当她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为之努力的目标,当她们更加关注自己以后,心反而定下来,不焦虑了。

在这么多场讨论之后,我调整了一下这个结论,现代女性的新三大刚需”是:赚钱、变美、爱自己。我们先来看看现代中国女性多会挣钱。2021年年初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提到,中国女性投资赚钱的比例高于男性。另一组数据,来自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富达国际,同年初在英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六个国家进行调研,得出的《女性投资理财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是唯一一个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存款的国家。所以啊,别总盯着我们买买买这件事,现代女性既然这么能挣,为什么不能花呢?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