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狗》菲儿·奈特

耐克的售价普遍比其他品牌高20%左右,消费者通常说,这是因为营销的成本太高故售价高,而耐克方面的辩词是他们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更具科技含量。你信哪个?

整本传记记录的事情确实非常细致,有人评价为琐碎。还有人说翻译不及台版,我觉得翻译完全没问题,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幽默和感动。以下全是剧透。

奈特说自己生活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但他在25岁前就能得到父亲的资助进行环球旅行,这在当时和现在都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实现的。那是6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在相机市场上打败了德国,奈特作为一个沃顿商学院的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日本运动鞋同样有可能占领美国市场的论文,这给他日后到日本拿下鬼冢虎的代理权埋下了伏笔。书籍前15%内容中最有意思的内容是,一个没有多少积蓄和工作经验的20几岁(应该是24岁)美国年轻人只身一人到一家颇具规模的鞋厂(鬼冢虎)谈判拿代理权。他找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开始这趟环球旅行,第一站是夏威夷,他们太爱那里了,于是在当地找了工作,住了一段时间,直到奈特想继续自己的环球旅行时,他的同伴则相识了一位中意的夏威夷女孩,决定放弃旅行了,这大概是想说旅行中充满了诱惑,而奈特自己则经住了考验。在看这部分的同时,请记住那时的时代背景是60年代,美国在战后驻扎在日本一段时间,在日本有很多美国人仍然在此生活。这为奈特去日本谈生意提供了便利和支持,在看日本之旅部分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奈特是怎么做到不懂日语(我想他应该是不会日语的,未考证)却能在日本顺畅旅行的。他那时的状态可以被看做是个穷游的小年轻,但带有明确的目的,到鬼冢虎工厂跟他们谈判时,与其说谈判,不如用现在的话说吹牛吧,因为他根本没这行业的工作经验,惊吓的要死,当鬼冢公司的员工问他在哪家公司就职时,他胡乱编了一个蓝带公司。也不知道一个鞋厂多少产量算多,多少算少。他只是把当年的论文图表数据重新展示了一遍,以显得自己是专业的,然后日本的管理人员表示他们也有进入美国市场的打算,就这么各种机缘巧合,一拍即合,生意就谈成了,你猜猜奈特付的第一笔款项是多少钱?50美元买样品,呵呵,而且他根本拿出不50美元,于是立马致信给他爸帮他电汇给鬼冢公司。想想当时做生意怎么就这么方便呢?!这部分故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耐克的创始人在24岁时只身一人,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去日本,向他爸要了50美元拿到了鬼冢虎在美国的销售代理权。呵呵,挺搞笑的吧。至于他为什么成功,等我看完再说吧,就现在认为,应该有几点,第一他自己热爱运动跑步,据书中所说在那个年代,出门跑步锻炼会被认为是怪胎,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产生跑步健身的观念,可见奈特的这个习惯,思想已经非常超前。第二,他是沃顿商学院毕业的啊,怎么都有点经商头脑,第三当他忧心忡忡把去日本的想法告诉了他爸,深怕他爸不同意他去环球旅行时,他爸居然还产生了一种自己年轻时无法实现的事,希望儿子去实现的想法,积极支持儿子。

前15%部分可以看做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冒险旅行游记。由于时代背景比较特殊,可以在其中看到奈特当年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助长了美国人的及时行乐思想,我们都知道这个事件,但不知道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感觉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导弹随时可能掉落在美国。比如美国老一辈都非常痛恨和畏惧日本人,即使美国战胜了,奈特跟奶奶说要去日本时,奶奶表现的很担忧,美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比我想象的要多,书中提到南京大屠杀是和其他两个地区的大屠杀并列提出,是想说明当年日本军队的残忍。奈特还去了越战时期的越南,到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太平山眺望封闭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东德,最后到了Nike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地,希腊什么神庙,Nike在希腊语中意思就是胜利。另外,不推荐大家观看书籍最前面的各种名人的推荐语和中文序,都挺废话的。直接从正文开始看吧。

这是前15%部分的记录。以后陆续更新,这是第一次尝试这种边读边记的形式做读书记录,以前都是全看完再写,感觉全看完会忘掉书中相当多的内容,还是这样好,可以写详细点。

15%-30%部分记录
陆续出现了很几个重要的人物,在日本登富士山时遇见了日后的女朋友萨拉,奈特的大学教练比尔鲍尔曼跟奈特一起建立蓝带体育公司(每人出资500美元,让鲍尔曼的律师邻居写个合同,事就成了),第一个全职员工约翰逊(好像是他同学)。鲍尔曼灌输给奈特运动观念、把跑步变成一种信仰,对奈特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曾带自己的学生参加1964年日本奥运会获得田径奖牌。教练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人,为学生自制运动饮料,酷爱改装鞋子,并成功要求日本鬼冢虎公司使用自己的设计制作符合美国人脚型的运动鞋。约翰逊也是个热爱跑步的人,人类学出身,全职社工,有家庭孩子,原来兼职销售阿迪达斯,他的转变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他在和奈特接触后,开始销售鬼冢虎的鞋子,慢慢的发现自己并不热爱社工工作,有极强的销售鞋子的天赋和热情,老婆和他离婚了,他重新变成了单身汉,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杂志上打广告,并建议奈特在西海岸开设零售店,这些销售策略都不是奈特所理解和支持的,出了车祸还在拼命的卖鞋。可以看出,在蓝带公司销售扩张的过程中,约翰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让他有了筹码发动“叛变”。凭借出色的销售能力,约翰逊被派到波士顿建立东海岸的办事处,此时,他开始跟奈特谈条件,要求成为公司合伙人,加薪,否则辞职不干。最后,以加薪50美元结束,因为公司的两位合伙人都不愿放弃股权,而约翰逊实际也热爱这份工作,可以看到奈特的合伙人、员工都是自己的朋友,而国内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创业禁忌是,不要和自己的朋友创业,试想与自己一起创业的朋友转变为一个以退出要挟获得利益的人时,是多么尴尬、失望,而奈特和约翰逊在经历了这场谈判后,仍然是朋友。在公司整个扩张过程中,并没有让人觉得他们赚了很多钱,反而给人一种越扩张越窘迫的印象,每次进货都要向银行申请贷款,当时的银行很看重公司净资产,而公司的经营方式是,所有的销售收入会重新投入到购买更多的鞋用于扩张销量,于是公司的净资产长期在零徘徊。银行很不情愿批准贷款,作为公司的创始人的奈特不得不自己去找份工作(进入普华会计事务所做会计,普华永道前身),补贴给公司运营。

后面的内容没做记录了。

原文摘录

今天,耐克运动鞋早已风靡世界,而鬼冢虎则只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但在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并没有出众的运动品牌,运动鞋市场由来自德国的阿迪达斯主导。 当年,跑步并不像今天这样流行,按照奈特的描述,出门跑几公里会被人看作怪胎,而锻炼身体、分泌内啡肽、健康长寿这些跑步的益处更是闻所未闻。正是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奈特勇敢地将制作考究、价格低廉的运动鞋品牌鬼冢虎带到了美国,并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
我动身抵达香港,走在疯狂、混乱的街道上,断臂断腿的乞丐、一身脏污跪求的老人,以及乞求施舍的孤儿让我觉得恐惧。老人们静默不语,而孩子们却在不停地哭喊:“嘿,有钱的大爷,嘿,有钱的大爷,嘿,有钱的大爷。”然后,他们就会哭着乞求或是击打着地面。即便我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们,他们也没有停止哭喊。 我走到城市边缘,登上太平山顶,远眺中国内地。在大学时代,我曾读过儒家作品中的一句话——移大山始于运小石,而当时的我却强烈地觉得自己永远都没有机会移走这座特殊的大山,永远都无法更近距离地了解那块当时还封闭的神奇土地,为此我莫名地觉得难过。
==========
每个月有500美元,足够我买一辆新车。
==========
我的销售策略相当简单,而我也觉得那是个明智之举。在被几个体育用品商店拒绝后(“孩子,这个世界不需要另一款田径鞋!”),我就开车前往太平洋西北地区,那里会举行各种田径比赛。在比赛间隙,我会跟教练、运动员和粉丝聊天,然后给他们展示我的鞋子。反响出奇得好,我差点儿都来不及写订单。 在驱车返回波特兰的路上,我都在思考自己的销售大获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我之所以没法销售百科全书,是因为自己打从心眼里瞧不起它。销售共同基金时表现也只是稍有改进,因为我没有投入热情。那为什么卖鞋会如此不同呢?那是因为我发现这不是在销售,而是我对跑步的信仰。我坚信如果人们每天外出跑上几公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我也坚信这些鞋更适合跑步。人们在感受到我的信念后,也会想要为自己打造这种信念。
==========
他说,他之前就有过预见——一个关于未来的奇妙想法。“全世界的每个人都时刻穿着运动鞋,”他说,“我知道这一天已经到来。”
==========
1965年4月,他写信表示自己打算辞掉社工的工作,虽然他一直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圣费尔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的一个情绪抑郁的女人。他之前计划要去核实她的情况,因为她扬言打算自杀,但他首先打电话询问她,她是不是真的计划在那天自杀。如果是真的,他就不想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一路开车去那边了。那个女人和约翰逊的上级都不认同他的方法,觉得这是他漠不关心的表现。约翰逊也的确如此。他不关心,在那一刻,约翰逊写信告诉我他了解了自己,也清楚了他的宿命。社会工作不是他的宿命,他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问题,他更喜欢关注人们的双脚。 在内心深处约翰逊坚定地认为跑者是上帝的选择,如果方法得当、斗志昂扬、形式恰当,跑步就是一种神秘的练习,完全不亚于沉思或祈祷,所以他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召唤,要帮助跑者到达天堂。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跑者转的,但从未遇见这种转瞬即逝的浪漫主义。甚至跑步界的耶和华——鲍尔曼,也没有蓝带体育公司的二号兼职员工对体育抱着的如此虔诚的态度。
==========
实际上,在1965年,跑步甚至不算是一种运动。跑步并不是广受欢迎的运动,但也不是无人问津,它只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罢了。人们认为,出门跑上8公里是怪胎才会做的事情,可能只是为了燃烧、释放疯狂的精力。为了愉快而跑步,为了锻炼而跑步,为了产生内啡肽(endorphin)而跑步,为了更健康长寿而跑步——这些事情都是闻所未闻的。 人们特别喜欢嘲笑跑者。看到路上的跑者,司机会放慢速度按响喇叭,大叫道:“跑步还不如骑马啊!”然后,朝着跑者的头部扔过去一罐啤酒或苏打饮料。约翰逊以前就经常被百事可乐砸中。他想要改变现状,他想要帮助全世界所有被压迫的跑者,想要为他们带来光明,创建一个属于跑者的社区。所以他可能归根到底是个社会工作者,不过却只想和跑者社交。
==========
鲍尔曼总是以最好的方式看待一点小小的成功。与此同时,他也在测试运动万能药、魔法药剂,以保证自己的队员保留更多的体力和能量。在我还是他的队员时,他就说过运动员补充盐分和电解质的重要性。他会强迫我和其他人喝下他发明的药剂,那是一种由打碎的香蕉、柠檬、茶、蜂蜜,以及其他不知名的配料混合而成的恶心黏稠物。现在,在“修补”鞋子的同时,他还不忘捣鼓自己的运动饮料配方,虽然口感更差,不过效果更好。直到几年后,我才意识到鲍尔曼当时是在研发佳得乐(Gatorade)。
==========
在结账时,我大方地表示我来请客,结果掏出钱包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于是只好问蓝丝带的四号全职员工是否可以代付,到发工资的时候再一并给他。
==========
我仍然觉得广告宣传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但却开始承认自己不能继续忽视这一块。标准保险公司(Standard Insurance Company)刚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一整版的广告,声称在其所有客户中,蓝带体育公司是最具活力的新创公司之一。广告上有一张特写鲍尔曼和我……盯着一只鞋的照片。我们不像是鞋的创新者,反倒像是之前从没见过鞋。我们看上去就像是傻瓜,这令人相当尴尬。
==========
我拿起文件包,跟着豪泽和斯特拉瑟走出了会议室,后面跟着北见和其他律师。我们都站在那儿等电梯。电梯门打开后,大家都一拥而上,紧贴在一起,斯特拉瑟自己就占了半个电梯间。电梯往下走时,没有人说话,连喘气声都听不见;用尴尬一词已经不能准确描述我们当时所处的窘境了。我当时想华盛顿和康沃利斯(Charles Cornwallis,英国军人、殖民地官员及政治家)肯定不必同坐一辆马车离开约克镇吧。
==========
一天我收到了一种耐克气垫鞋的高仿品,连标志都一样。模仿是一种恭维,但是名牌仿制品就是一种盗窃,这种行为非常恶毒。尽管没有我们技术人员的任何指导,但仿制品的细节和做工都堪称完美。我写信给仿制品工厂的老板,要求他们停止生产,否则我会让他坐100年的牢。 “顺便问一下,”我补充道,“你想要和我们一起工作吗?” 1977年夏天,我和那家工厂签订了一份合同,暂时解决了仿制问题。
==========
虽然我也不是一个穿着时髦的人,但我知道如何搭配一身体面的西装。因为我的公司正在开发一条服装产品线,我现在也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穿着以及周围人的穿着。观察之后,我周围人的穿着让我心惊胆颤。银行家、投资人、日商岩井的代表,各式各样我们必须给他们留下好印象的人,都在穿过我们的新大厅;当他们看到斯特拉瑟穿着他的夏威夷衬衫,或者海斯穿着他的挖掘机司机服,他们都三缄其口。有时候,我们的古怪行为会让人觉得好笑。福洛克(Foot Locker)的一位高管曾说过:“我们把你们当作神一样的人物,直到我们看到你们的车。”但更多时候是尴尬,甚至有潜在的破坏作用。所以在1978年感恩节前后,我制定了一项严格的公司着装要求。
==========
访问快结束时,我们坐了19个小时火车去了上海。我们没有坐飞机,因为我坚持要坐火车。我想感受一下乡村。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大家就都开始抱怨了,因为气候非常炎热潮湿,火车上又没装空调。 我们的车厢角落里有个旧风扇,不过连周围的尘土都吹不起来。为了凉快,中国乘客习惯性地脱到只剩下内裤,海斯和斯特拉瑟觉得他们也可以入乡随俗。如果我能活到200岁,我都不会忘记这两个庞然大物穿着他们的T恤和内裤在火车上走来走去,估计那天火车上的中国乘客也不会忘记的。
==========
例如,制鞋厂工作条件最差的部分就是橡胶房,也就是把鞋帮和鞋底粘在一起的地方。那里散发的废气让人喘不上气,具有毒性,而且还会致癌。我们发明了一种不会产生废气的水性黏合剂,从而消除了空气中97%的致癌物质。我们把这项发明分享给了我们的竞争对手,给了所有需要的人。 他们都用了这项技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用这项技术。 这只是许许多多例子中的一个。 我们已经从改革的众矢之的变成了工厂改革运动的主力队员。今天,这些工厂让我们的产品跻身世界前列。联合国一位官员最近这样说道:“耐克是我们衡量服装公司的黄金标准。”
==========
我会告诉20岁左右的青年不要因为一份工作、专业甚至职业而安定下来,一定要寻求内心的冲动。即使你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也要坚持追寻。如果你追随自己内心的冲动,将会更能忍受疲惫,每一次失望都会成为你的动力,需要攀登的高峰也会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