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研?

先给自己一个交代。

最初萌发考研的想法是在14年,预计15年能自考本科毕业。自考的是金融学,考研也打算选金融专业,当时把教材也买好了,但也许是策略有问题,我先看了数学,最难的一科,看完后做题,直接把我击败了,就放弃了。

事后,自考也不像我想的那么顺利,到16年底才毕业。在16年底我无意中看了本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于上世纪40年代对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研究,我惊叹于作者对农村社会的分析如此精辟、透彻,像是看透了红尘。它让我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才开始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社会学理论流派太多,以至于不同流派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定义,通俗简单的说,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运行的。社会学长期热门的话题有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等(包括阶级固化、高考、生育、择偶、户籍、农民工,以及当前最热的屌丝文化、网红、主播现象)都在研究范围内。也许你会觉得像是公务员考试的内容,是的,公务员被认为是社会学学生最对口的专业。按刘强东的说法,“当时读社会学是想当官”(他以高分舍弃清华大学进入人民大学该专业的结果却是,毕业找不到工作,开了个饭店亏损20多万,然后在中关村开了个“京东多媒体”卖光碟)呵呵呵。

高考后,成绩超过本科线十几、二十几分的最难填报志愿,结果我去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民航商务专业。到了那发现,整个专业,包括高年级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少过了本科线,却来读这个专科专业的情况。大部分人都坦诚是被校名骗过来的。对于一个没什么社会经历的高中生来说,哪里知道各个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哪里知道各地学校及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文环境如何。我那个专业的介绍软文里写着“培养未来民航业的管理者”,结果呢?好了,不说了,要流泪了。所以,高考志愿我是盲目填的,是为了(校)名。但结果并不坏,我还是很感激在学校的所得。自考时选金融专业是为了利,以为金融工作来钱快(另一大原因是,怂恿我一起考的学长们也是选金融专业)。毕业后,我都没从事所学专业的对口工作。我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机会很多。所学的专业知识虽然并不会被经常用到,久了甚至会遗忘,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习的过程中有部分知识被内化到了人格之中,比如,虽然我不从事民航业,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在航班延误时去攻击工作人员,因为我了解他们的工作。人格中没有一丝本专业的气质,那是对大学最大的背叛,比如我二姐,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连灯泡都没换过,我怀疑她连电笔都没用过(姐,你看到的话,请告诉我)。

民航、金融,都是很专业、很狭窄的圈子。社会学对我来说,迷人之处在于研究的内容如此广泛而又如此贴近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很多不完美,制度设计很重要。我的愿望就是想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因为自己就是农村长大的,体会很深。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中国的二等公民。我不仅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当涉及到养老、医疗的问题时,我觉得所有的农村老人、病人都是二等公民。当你到医院结账想享受市民一样的医疗减免时,“对不起,您的是新农合卡”(事实上就是粗暴的一句“新农合不能减免”),你能体会到人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感受是什么吗?自尊被践踏的感觉。这事发生的如此频繁,变得如此正常,卑微就成了农民的人格。我了解制度存在的历史原因和它的合理性,但作为一个受害者,我不想为制度设计者辩护。

我做生意的经历告诉我,为他人服务越多,得到的越多,利他主义的思想越来越重。装逼点说,真正赚大钱的人都不是……(暂时忘了这句鸡汤,貌似马云很会说的)我就不组织这句话了,所以我很多社交账号的简介上写着“为人民服务”。这在社会学毕业的人中却似乎变成了一个悖论,他们为人民服务很多,但收入很低,就业很难。社会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好就业、低收入的冷门专业。之前我说的两次专业选择是为了“名利”,现在我可以不受这两方面的影响,做自己想做的事。

自考已完成,登上一座山,就想攀更高的峰,考研就变成一个自然的选择。我一个学长,辞职去考研,现在研二的阶段,又想着读博了,这都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还有两个原因没说到,一是年纪不小了,如果把考研作为目标,就可以把结婚的事放一下。第二是,生意长期处在低迷状态,少了些热情,总要找条出路,考研是条出路。虽然就业可能不好,但希望能对今后的人生做一次转向。

看到这,你也许认为我这口气笃定能考上了。那万一考不上再来看这篇文章不是很尴尬?为了能有个台阶下,接下来说万一考不上的事。考不上,我可以去开出租车啊!呵呵呵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

评论

《“为什么考研?”》 有 2 条评论

  1. 陈智育 的头像
    陈智育

    心得感人 句句尽心 尤其大学那段 同感!

  2. […] 陈智育发表在《为什么考研?》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